摘自:下肢假肢 一、下肢假肢的历史演变
有史以来,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,对失去的东西进行补充,对弱的东西进行增强,从这个意义上说,假肢作为截肢者的必需品,是一直被人们苦心钻研的。
使用假肢的***早记载是希腊历史家Herodotlis所记录的以下的事实:公元前848年,比利时军人Hegistatu被俘虏,当听到宣判死刑时,他自己截断了自己的下肢,以后又装了木制假肢,作为一个寓言家又再次活跃起来。在欧洲一些历史博物馆内可以看到15世纪的假肢,当时的假肢是由制造铠甲的武器制造者制作,所以这些假肢都是由铁材料制成的。17世纪才开始用木材制作假肢的接受腔,用金属制作假肢的膝关节,完成了假肢的一次大飞跃。这种方法在1839年传入美国,自然成了美式木制假肢发展的母体。南北战争的伤员Harger根据自己的经验,采用橡胶制的缓冲垫放在踝关节处,这就是今天后缓冲器的雏形。
***次世界大战中,德国战伤者中约有6。9万人成为了截肢者,这些人的社会康复问题刺激的德国假肢行业的发展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、苏联、日本的假肢行业得到了很大发展,相继成立了假肢研究所、假肢工厂、职业辅导所等机构。随着工业的发展,采用合金、塑料等新型材料成功研制了各式现代假肢。而且在材料学、工程学发展的同时,在人体生物力学的启示下,提出了假肢解剖学适合和动态、静态对线这两大假肢装配的基本理论,使假肢作为一门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二、我国假肢的进展
我国假肢基础薄弱。解放前在上海、皇冠比分等大城市有英国和美国开办的假肢装配室,东北有日本人开办的假肢作坊,另外少数城市有私人开办的小作坊,比如皇冠比分的“万顺”上海的“天工”,他们主要为上层人士服务,平民一般无权问津。此时的假肢以皮革、铝材为主,属于传统假肢,功能不佳。解放战争时期,人民政府为了适应革命残废军人的需要,先后在华北、东北、华东解放区建立了假肢厂,其中***所公立假肢厂于1945年由晋察冀边区政府在张家口建立,解放后,特别是1958年以后,陆续在全国各省建立了假肢工厂,初步形成了假肢装配网。
随着1959年赴苏联考察组归来举办培训班,传达了苏联假肢装配的理论,促进了假肢装配的生理认识。在此基础上1964年内务部组织了对假肢的统一设计,为标准生产做好了准备。
在70年代我国假肢行业出现了新变化,很多新产品得以投入使用。如液压腿、尼龙骨架式大腿假肢、静踝假脚、骨骼式假肢等,都显示了假肢的新进展。
1979年以后,随着对外开放,引进了许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假肢结构和装配工艺,使我国的假肢业有了一次新的飞跃,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(一)假肢的结构、种类的更新:
1、膑韧带承重小腿假肢的推广应用;
2、全接触式小腿假肢的装配;
3、骨骼式大腿假肢的研制;
4、聚氨酯假脚的研制成功。
(二)假肢接受腔材料工艺的改进
1、传统假肢的接受腔是用皮革、铝板、木材等制造,很难与残肢吻合,外型也不美观。近年在工艺、材料上有较大突破。普遍采用了科学的取型方法,在修好的石膏阳型上采用抽真空成型工艺,材料则使用丙烯酸树脂或不饱和聚脂,以涤纶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,由于这种工艺和材料的应用,才能制造出先进的全接触式假肢。
(三)假肢装配工具的科学化
近年来引进了西德的承重取型架、动态对线仪、组装仪。国内还研制了“大腿选位器”、“下肢对线调节仪”等。在先进装配理论的指导下,使用专门的器械,对科学的装配假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。
(四)向综合康复迈进:
装配假肢仅仅是截肢者康复的一部份,近年来不仅在理论上统一了认识,而且许多假肢制作单位多开设了康复门诊、理疗、体疗、功能训练等项目,配合假肢的装配。各个医院也相继设立了义肢矫形科,这就把截肢者的综合康复向前推进了一大步,从而使假肢的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。把假肢纳入综合康复的范畴,应当说,这是假肢概念的一大改变。
三、下肢假肢的分类:
1、按截肢平面分类:有足部假肢、小腿假肢、膝离断假肢、大腿假肢、髋离断假肢、半骨盆切除假肢、半体切除假肢;
2、按接受腔的材料分,木质、皮质、塑料和树脂假肢;
3、按装配假肢的时间分,有,术后即装假肢、临时假肢和长久性假肢;
4、按假肢膝关节的结构分,有传统铰链式假肢、膑韧带承重假肢、骨骼机械式传动假肢、普及型假肢、液压和气压传动假肢等;
5、据其构造分,有壳式假肢和骨骼式假肢。